监管层明确外商入股路径 期货业格局迎重新洗牌

5月4日晚间,证监会发布《外商投资期货公司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下称“征求意见稿”),明确了入股国内期货公司的适用范围、境外股东资质和持股方式等一系列细节问题。

“原油期货3月份上市后,紧跟着就是铁矿石引入境外投资者的落地,国内期货市场对外开放步伐很快,此时着手对期货公司引入外商投资,本身也是对原油等品种,以及整个市场国际化提供的配套支持。”国都期货经纪业务总部副总经理屈晓宁5月7日评价称。

需要指出的是,上述征求意见稿的发布是对扩大金融业开发政策的延续,同时结合《外商投资证券公司管理办法》发布流程、时间来看,《外商投资期货公司管理办法》有望在今年6月上旬正式发布。

未来随着外资参股,甚至是控股期货公司案例的增多,国内期货行业也将直面国际顶级投行的竞争,并很可能会崛起一批“外资系”期货公司。这并非无迹可循,2010年股指期货的上市,便加速了“券商系”期货公司崛起。

“国外市场,期货公司的角色多由大型投行的相关部门扮演,他们在研发、资管等服务方面优势比较明显,对境外市场也要更为熟悉。”北京一位负责国际业务的期货公司高管5月7日指出,放开对外商持股的限制后,无疑会倒逼国内期货行业适时做出调整。

外资入股详解

年初以来,国内金融市场对外开放步伐加快,而今年期货市场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国际化,更遑论早有证券业相关办法作为铺垫。

3月30日,证监会发布《外商投资证券公司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后,管理办法于4月28日正式发布。

《外商投资期货公司管理办法》的征求意见周期同样为1个月时间,参考外商投资券商管理办法推出的流程、时间节点来看,正式管理办法有望在6月4日左右落地。

实际上,作为指导性文件的管理办法,已经对外商投资的一些细节予以明确。

如将外商投资期货公司界定为,“单一或有关联关系的多个境外股东持有(包括直接持有或间接控制)公司5%以上股权的期货公司”。换言之,持股比例未达到5%的情况,不在此列。

此外,考虑到“券商系”期货公司占比较高的行业现状,以及外资通过QFII、互联互通等方式,投资上市期货公司股权的情况,征求意见稿予以豁免。

更为重要的是,征求意见稿还对境外股东资质进行了细化。

如将“合法存续的金融机构”明确为“持续经营5年以上的金融机构”,“持续盈利能力”细化为“具有良好的国际声誉和经营业绩,近3年业务规模、收入、利润居于国际前列”等。

不难看出,能够达到上述标准的外商相对有限,前期可能会有外商参股境内期货公司,但是预计规模相对有限。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与国内类似,国外市场也是通过期货经纪商将投资者的报单指令下到交易所中,进行集中撮合交易。不同的是,国外经纪商与国内期货公司存在一定差异。

“一种是很单纯的通道商,可以保证下单速度,但是不提供咨询、资管等服务。另一种则是摩根大通、高盛等国际投行,期货只是集团业务之一,由期货部或者衍生品部负责,提供相对综合性的服务。”屈晓宁告诉记者。

若从该角度来看,有望率先进入国内期货市场的外商,很可能将以大型国际投行为主,并可能会带来“鲶鱼效应”。

“中国期货行业亟待解决两大矛盾:一是实体经济发展、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对衍生品市场提出了强大的风险管理需求,与期货行业现有服务能力不强、服务手段不多以及服务质量不高的矛盾……”5月4日铁矿石国际化上市首日,大商所理事长李正强向媒体表示。

不难看出,此时引入外商投资期货公司,在为原油期货、铁矿石期货国际化进程提供配套支撑的同时,还将倒逼国内期货行业加速成熟。

“外资系”崛起?

实际上,征求意见稿未发布前,国内已有多家期货公司存在外资持股的案例,如中信新际期货便曾经是上海唯一一家中外合资期货公司,外方股东为法国新际集团,后于2014年底由中信期货吸收合并。

工商资料显示,摩根大通期货股东也包括了摩根大通经纪(香港)有限公司;2012年底,北京高华证券还完成对乾坤期货的收购,而高盛(亚洲)有限公司正是高华证券的出资方之一。

参照上述中外合资期货公司的设立情况来看,未来外商投资期货公司的主体,可能会通过在香港或其他境内设立的子公司充当。

相比之下,具备苏格兰皇家银行股东背景的银河期货,交易量、公司体量不仅要远远超出摩根大通等两家合资期货公司,同时也是目前排名靠前的几家公司之一。

“前些年,除了永安、南华等老牌综合性期货公司外,其他期货公司也很有特色,比如提到棉花期货就会讲具备产业背景的金石期货,提到铜期货就会联想到江西瑞奇期货等”,郑州一位期货行业人士5月7日表示。

据他介绍,如今情况有所改变,每当推出创新业务后,各家期货公司都会抢着进入,“之前是靠一个或者几个品种的公司,现在都开始走向综合性发展的道路,不然一步慢,就会不补慢。”

这从侧面也反映出了,当前国内期货行业的竞争激烈程度。而随着对外商入股期货公司的放开,国内期货公司将直面国际投行的竞争,很可能会引发新一轮的洗牌。

2010年股指期货上市前后,便曾经出现过类似的情况,出于IB业务、风险对冲的考虑,各大券商密集收购期货公司,进而演变出当前“券商系”期货公司占据行业半壁江山的格局。

如今,外商入股同样存在这样的可能,加上国内金融行业正处于加速对外开放阶段,未来很可能会出现“外资系”期货公司的崛起。

“仅有境外市场而言,国内期货公司毫无优势可言,因为很多国际投行就是境外交易所的股东方,或者是多个交易所的一级代理商,而国内期货公司则很多是二级,甚至是三级代理商”,屈晓宁介绍称。

另一方面,国内期货公司资金、研发和资产管理水平较国际投行也存在明显差距,如部分境外交易所高昂的席位费,便不是普通期货公司所能够承担的。

“国内的149家期货公司,未来很可能会减少到100家。经纪业务不好做,很多小型营业部不亏钱就算不错了”,前述郑州期货业人士表示。
 

相关产品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