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人才大战百年一遇,如何借机年入百万?

“最近挖我们的人实在太多了。没办法,我们要把同事的信息都隐藏一下。”5月6日,李斌在蔚来汽车的挪威战略发布会上感慨道。

从2019年到2021年,那些离开蔚来汽车的年轻人又回来了,但现在另一些人又离开了。与之前的无奈不同,他们是被高薪厚禄请去的。

进入2021年以来,几乎每个月都有新品牌宣布造车,上海车展前后,小米、滴滴、百度等科技巨头纷纷发表造车宣言,再向前追溯,恒大、宝能等房地产企业也完成了汽车产业的布局,他们最大的共同点之一是资金雄厚。


雷军在官宣造车之际就表示要十年投入100亿美元;百度旗下集度汽车CEO夏一平也曾表示,未来五年将投入500亿元左右用于整体研发以及集度汽车一系列车型的持续打造。

经历了一轮淘汰赛的造车新势力更是不差钱了。据不完全统计,2020年新能源汽车领域投融资共89起,披露的融资金额近1292.1亿元,近十年来首次突破千亿元。今年第一季度,造车新势力累计融资更是超过了500亿元。

这些热钱将有很大一部分奔赴人才市场,令人才争夺愈发激烈。

小鹏汽车人力资源高级总监林娇芬表示,由于小鹏汽车这几年在研发上受到了行业的认可,团队成为很多新造车的目标对象,挖人的范围覆盖各个领域,有些企业也颇为大手笔。

有不愿透露姓名的采访对象告诉汽车商业评论,部分从传统车企跳到造车新势力的人,薪水能够达到之前的四五倍;从新势力跳槽的薪水则基本能够翻番,同时还会开出其他不错福利条件。

但有些特殊的岗位,拿着钱也找不到人。


汽车圈最缺什么样的人才?

“求助万圈,推荐人才,重金酬谢。”

2月18日,数策董事长兼CEO张椿林在朋友圈发了这样一条微信,只为招聘汽车供应链咨询总监。他表示,这个岗位已经空缺两年了,前前后后面试了100多位行业资深人士,猎头把能找来的人都找来了,现在仍有很大缺口。

“我已经招了两年了,才招上来了三个人,还在持续寻觅之中。”张椿琳说,他眼下的困境是,年轻人缺少经验,有经验的人又不愿意从头学起。据他透露,这个岗位的年薪在60万至100万元之间。


他认为,招聘的难度在于数字革命启动并不久,有机会进行探索的公司和项目不多,很难从市场上直接招聘成熟人才,需要有人愿意沉下心来学习,但有经验的人不愿意走出舒适区,而年轻人又需要一段时间的成长和培养。

张椿琳多次强调复合型人才的重要性,“我们希望他能够懂业务,理解数字化,但成年人是鼓励不来的。这是未来的趋势,能成为这一块的专家,在市场将是非常值钱的。”

蔚来汽车联合创始人兼总裁秦力洪认为,“中国汽车最缺的是产品定义和产品规划的人才,产品定义多重要?乔布斯就是做产品定义的,他没有研发任何一个屏和按键,就是定义了产品。”

林娇芬则指出,过去传统车商更多的在内外饰造型、底盘强度和刚度分析等这些职位进行招聘,但当下的热门职位都围绕“智能”两个字,比如智能语音、智能算法、智能驾驶、智能座舱等等。此外,芯片、嵌入式系统、底层软件和硬件也都是未来汽车人才的“刚需”。


以智能驾驶为例,据圈内人士说法,目前汽车领域成熟的自动驾驶人才在4000人左右,远远无法满足市场需求。

“当社会从工业时代进入到智能时代之后,智能化未来将像写代码一样变成一个基础。”

林娇芬说,目前还没有专门的智能化专业,大多招聘的是电子电气和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市场决定供需关系,与智能化相关的职位,起步价比其他职位高出20%~30%。


中国汽车人才变迁史

4月29日结束的上海车展,成为一条分水岭。当智能化和电动化成为确定的方向,汽车行业在发展了数十年之后加速进入转型期,人才的缺口正在加大。

合众新能源人力资源中心总经理胡建国在汽车行业从事人力工作已经20多年,他将汽车人才的需求和发展分为了三个阶段。


2004年和2005年正值自主品牌发展的起步阶段,只要涉及汽车的岗位都很热门,高校才开始设置车辆工程专业;2008年和2009年第一批国产汽车人才已经出现,但经过了一段时间的积累,且受金融风暴的影响,市场逐渐饱和,招人不再是一件难事。

十年之后,到2017年和2018年左右,新一波的人才缺口开始出现。汽车转型同样是人才转型,电动化和智能化的新汽车对人才提出了新要求,缺口出现,他认为,“这波缺口大概会持续三年左右的时间。”

在秦力洪看来,整个产业不是没有人,而是缺乏高端人才。

“中国现在其实已经是世界上汽车人才数量最大的国家了,但从高度来讲,还不是最高的。最主要缺口在创新层面。”在接受汽车商业评论采访时,秦力洪同样将人才需求变化与汽车产业变革联系在了一起,他以自主品牌的创新为基点,将汽车业的发展分为了四个阶段。


第一次是1950年代以解放和红旗为代表的从无到有,尽管产品在全球市场没有竞争力,但其意义在于打破封锁;第二次是1980年代改革开放后的合资潮;第三次是1990年代末期以奇瑞、吉利为代表的自主品牌乘用车诞生,中国品牌以三分之一的价格杀入市场,站稳一席之地;第四次则是智能电动车全新赛道上涌现出的一批新车企、新品牌。

每一轮创新的出现,都会出现人才的缺口。

“中国缺工厂,缺产能,缺零部件,缺人,缺资本的年代已经过了,中国下一步汽车工业最缺的是创新,这个创新的灵魂就是人。”秦力洪感慨道。


下一个福布斯是培养出来的

对企业而言,产品、战略,现金流都是生死线,但人才争夺同样是根基。

一个企业想要快速发展、扩张,需要有充足的人才保障,想要实现盈利,必须有优秀的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来支撑。

面对人才的断档,企业能够选择的道路无非两条:外部人才引进和内部人才培养。在多数企业的起步阶段,外部人才招聘是主要途径;发展稳定后,完整培训和培养体系能够带来良性循环。


在经过了一轮的淘汰赛后,向死而生的蔚来和小鹏已经成为被“挖”的重灾区。在挖与被挖中游走的他们,不约而同地选择了人才的自我培养。

中国大学生电动方程式汽车大赛(FSEC)成立于2015年,蔚来汽车成立于2014年11月,两者几乎可以说共同成长。6年时间,已经有数万名师生参与过FSEC。每次的参与者也已经从当初的十几所学校100多位师生发展壮大成为上百所院校3000名师生参与。

在秦力洪看来,参加过FSEC的大学生都经历过从无到有,完整的产品定义过程,他们身上拥有当下汽车领域最缺的特质,“通过比赛,他们锻炼了产品定义能力,动手能力,这些学生未来不止进入蔚来,也会到其他公司。”

一次,秦力洪听到一家国企的负责人表扬参加过FSEC的学生,这名学生和研究院的工程师们一同出差,突然车发生了故障,其他人都在车上等维修队,但这名刚入职的大学生自己跳下车动手就修好了。

此外,FSEC还锻炼了年轻人的商业运营能力。在比赛过程中,蔚来只赞助部分经费,想要车做得比别人好,就要多投入一些,参赛过程有些类似于创业。“我相信,这些人将来不仅是卓越的工程师,还会出现乔布斯。”

如今,通过FSEC进入蔚来工作的大学生已经超过200人,为各大车企贡献了新鲜血液,隐约间成为一项公益事业。


和蔚来汽车一样,小鹏汽车也走上了人才培养的路线。林娇芬告诉汽车商业评论,去年小鹏上市之后,人才战略也随之进行了刷新和迭代,除了继续引进头部的行业资深领军人物、技术带头人之外,另外一个并重的就是校招和自我培养。

“一方面,小鹏汽车在经过了6年的发展之后,内部的技术梯队完成了初步的建立,有能力从零开始;另一方面,在发展到相当规模后,也要承担起社会责任,为整个行业的发展挖掘新鲜力量,助力年轻人的成长潜力和活力。” 林娇芬说。

小鹏汽车人才培养的重点也符合品牌人设,今年,小鹏汽车的校招需求为1200人,其中研发占据70%左右。


干了这碗热鸡汤

在采访过程中,汽车商业评论希望能够总结出一些人才需求的趋势和规律,帮助年轻人轻松年入百万。但这些在人事领域工作多年的前辈们,讲得更多的是鸡汤。


胡建国提醒,一个人要有能力,但再好的能力,也要有好的平台加持,选择好的平台非常重要;此外,年轻人要立长志,常立志,有自己的方向和目标,并为之不懈的奋斗。

“眼下,2000年出生的年轻人即将进入职场,他们是物质极大丰富的一代,是伴随着互联网长大的一代,有想法,有眼界,但要有勇于担当的精神,要吃苦耐劳。”最后,他还提醒每个人还要脚踏实地。

林娇芬则表示,在招聘的时候,小鹏汽车更关注人的特质,简而言之就是学习力,思考力和自驱力。

“我们会通过行为和效果来观察,每个人都会说自己的学习能力很强,很好学,但重要的是看他做了什么。例如,能不能主动复盘,能不能举一反三。一些优秀的应届生,在校园期间就会开发网站和APP,进行运营和迭代,且能够从实践中进行反思和总结,完成自我沉淀和思考。” 林娇芬说。

新汽车时代,还有一个颇具争议性的人不得不提,尽管没有机会采访到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但2014年南加利福尼亚大学(USC)毕业典礼上的五分钟演讲中,他为年轻人总结出了四条职场箴言:


1.要努力工作,要非常非常地努力。马斯克拿自己作为例子,他说在最初创业的阶段,白天在网站工作,晚上用电脑编码,每周“007”。期间,他短暂的交了一个女朋友,但姑娘为了和他在一起,不得不睡在办公室。

“简单的一道数学题,别人工作50小时,而你工作100小时,那你完成的工作量将是别人的两倍。”

2.与优秀的人为伍。一间公司就是一群人聚在一起创造产品或服务,团队的才干和勤奋程度将决定一家企业的走向和结局。

3.不要随波逐流。我们要将事情化繁为简,而非越想越复杂,要搞清楚有些事情是否真的有意义,是否有更好的方法,尝试新的事物,这是最好的思考方式。

4.要有冒险精神。在年轻的时候,你没有孩子,也没有负担,随着年纪的增长,你的社会属性也将随之增加,在此之前,不妨大胆地做一些事情,相信你不会后悔。

在汽车行业的变革时期,方向和赛道已经确定,优秀的人永远不缺机会。 

相关产品

评论